4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社社区培育基金和史家胡同博物馆共同发起了“名城青苗”计划,以史家胡同博物馆为平台,组织热衷于名城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的机构、个人开展面向青少年儿童的文化传承与名城保护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让孩子们了解北京城、参与名城保护活动,培育更多热爱城市、热爱传统文化的名城保护接班人。
4月13日,康雨叶老师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为广大喜爱非遗的青少年和博物馆的会员朋友们带来了“名城青苗”讲堂古都非遗系列的第一场活动,带领大家一起探秘景泰蓝,了解老北京的传统非遗艺术。
作为“北京礼物”的景泰蓝,一直深受大众的喜爱,每一位来到北京的朋友无不被它精美的器型、亮丽的颜色、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吸引。
康老师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了景泰蓝的历史发展阶段:唐至元代是景泰蓝的启蒙时期;元末明初是景泰蓝诞生与发展时期;在明代景泰蓝艺术达到初盛;清代是景泰蓝的发展中盛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景泰蓝则进入了发展的强盛时期,作为中国艺术品的代表,经常被作为外交礼物送给外国友人。
我们现在看到的景泰蓝作品,在工艺上可以分为金属胎掐丝珐琅、金属錾胎珐琅、金属锤胎珐琅、金属铸胎珐琅、金属胎露地珐琅、金属胎浅浮雕珐琅、金属胎画珐琅、无胎掐丝透明珐琅八大种类,每一种工艺在制作过程中都有不同的步骤与要求,每完成一件精美的景泰蓝作品,背后都需要专业的师傅付出很多。
本次的探秘景泰蓝活动吸引了很多对非遗技艺感兴趣的小朋友们,康老师除了现场为大家介绍了景泰蓝的历史、技艺等,更是带来了多件不同种类的景泰蓝艺术品,这些精美的景泰蓝作品一下就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纷纷拿出相机记录下这些美丽的艺术品。
康老师通过短短两个小时的分享,向大家介绍了景泰蓝这项传统非遗技艺的相关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到景泰蓝这项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让非遗走进大家的生活,让更多人加入到保护中国传统手艺的工作中来。
未来“名城青苗”项目还将继续以“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历史名城”为主题,为少年儿童们举办多场不同主题的活动,让小朋友们在活动中了解历史,爱上我们生活的城市!
(文章源自史家胡同博物馆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网站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转载或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