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精粹,经过近千年的皇家血脉传承,不断散发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提起景泰蓝,很多人会想到奢华,也可能会想到景泰蓝领域里的国家级大师,但至于这些大师头衔怎么获得的却并不在意,其实,在我们看来不过是个普通头衔的背后却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
就拿目前从事景泰蓝创作的大师而言,国家级大师目前在世的仅有六位:张同禄、米振雄、戴嘉林、霍铁辉、钟连盛、刘永森。
张同禄
2006年,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中,有三位景泰蓝大师获此殊荣,之后的第六届评选中景泰蓝国大师却无一人登榜,而这一断档,就长达12年之久。
米振雄
你或许要问,景泰蓝何以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国大师”的称号一度金榜无人?这还要从景泰蓝工艺的繁难与国大师评选的严格上说起。
设计
制胎
掐丝
点蓝
烧蓝
磨光
镀金
如果说设计考验的是大师的艺术天赋,那么剩下的工序则展现的是大师的工艺水平与辛勤的汗水。
其中,掐丝和点蓝最为关键。以特质的镊子为灵巧的画笔,将细扁铜丝掰制出各类传神的纹饰粘到铜胎上。之后施以焊药一同入炉烧制,高温历练,铜丝与胎体相融,汗水与技艺相合。
如果把掐丝比喻成绘画中的线描,点蓝就如同绘画中的着色。不同的是,点蓝用的是蓝枪、吸管。
点蓝最神奇的地方在于,设计图案中并没有标注颜色,作品中的色调、背景等全在大师心里。他们运用渲染、剔染、罩染等多种技法,将不同的釉料点润在特定的格子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色差而沦为废品。因为景泰蓝釉色种类繁多,熟练掌握每一种色彩,成为最重要的功底之一。
100多道工序,上百次耐心打磨,一次次点蓝烧蓝,一次次磨光镀金,景泰蓝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无数手工艺人无尽的心血与汗水。
为传承民族瑰宝,抢救珍稀技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2006年,景泰蓝制作工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证书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国家授予国内工艺美术创作者的国家级称号,六年一评,评审期长达一年之久。这个荣誉称号不仅代表了个人的最高荣誉,更代表了行业的标杆,是对工艺美术行业大工匠的最高褒奖。
钟连盛
而这一奖项对景泰蓝行业更为难得,景泰蓝以用料考究、工艺繁杂、制作难度大而著称,能掌握这项技艺的人本身就少之又少,在这一行业能评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更是不足10人,所以说,没有随随便便就能拿到的荣誉,结果和付出始终是成正比的。
正是几代景泰蓝大师的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一生坚守,才让我们对景泰蓝这一非遗技艺有了了解,才让这么珍贵的技艺得以创新与传承,才让这一抹蓝彩在市场的大浪大潮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可喜的是,从国际文化交流的使者,到国事访问的国礼,从大型室内外景观装饰,再到工艺陈设乃至日常生活用品,景泰蓝这一传统工艺已经逐渐融入到当代生活之中。
(文章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网站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转载或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